2024年以來,新能源領域呈現遍地“開花”態勢。為響應“雙碳”目標,大型央國企集團加速布局新能源產業,相繼成立多家二級、三級子公司,覆蓋風力、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及儲能等領域。
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已有國家能源、華電能源、三峽能源等超21家央企涉足新能源,超35家央國企成立新能源公司。
河海大學能源與電氣學院教授華昊辰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央國企在新能源領域成立潮涌現,政策利好不斷推動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央國企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同時順應市場趨勢,加大投資新能源業務。憑借資金成本低、地方合作順暢等優勢,央國企在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關鍵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央國企作為‘國家隊’‘主力軍’,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積極作為,服務國家戰略,為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國家電投綠色低碳方案。”華昊辰說。
新設兩家百億子公司
西部地區作為我國能源資源的重要基地,其豐富多樣的能源儲備對于國家能源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能源集團分別于今年2月和3月在寧夏成立兩家百億級投資公司。2月1日,國家能源集團西部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億元。公司股權顯示,其為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100%持股,后者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控股的二級子公司。經營范圍含煤炭開采,發電業務、輸電業務、供(配)電業務,化工產品生產(不含許可類化工產品),碳減排、碳轉化、碳捕捉、碳封存技術研發等。
3月15日,國家能源集團西部鐵路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億元。公司數據顯示,經營范圍包括公共鐵路運輸、鐵路運輸基礎設備制造、鐵路機車車輛維修、新興能源技術研發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全資持股。
西部創業對此表示,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升,寧夏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持與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正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依托自身產業布局和交通體系,寧夏正研究布局煤炭運輸通道,構建現代化能源運輸大通道,為國家能源供應安全提供堅實支撐。
日前,國資委召開擴大會議上提出,中央企業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國家隊、主力軍,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先立后破,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能源體系。
事實上,大型能源央企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月以來,華能集團領銜,成立7余家新能源公司,華能集團表示今年將持續用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大力推動基地型規模化開發,加快以新能源和核電為重點的戰新產業發展,優化發展火電,加大國際化開發力度,聚焦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此外,由中國神華、建投能源、中國大唐集團雄安能源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國能河北定鑫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15億元,經營范圍包含風力發電技術服務;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生物質能技術服務;儲能技術服務;新興能源技術研發等。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央國企具備強大的資本實力、融資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在新能源領域具有顯著優勢。通過成立多家子公司,央國企在新能源產業鏈實現全面布局,構建起了從上游資源開發至下游電力銷售的完整生態。在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上,展現出不可估量的潛力和價值。
未來發展前景良好
在華昊辰看來,近年來,央國企在新能源產業的投資日益增大,前景看好。風電、核電、太陽能等領域均有重大項目落地,形成產業集群。東部沿海核電、西北風電及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等,均為國企主導。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降低,央國企在此領域的投資價值愈發凸顯,未來值得期待。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亞太地區亦取代歐洲和歐亞地區成為最大可再生能源產區。雙碳政策下,A股新能源公司股價顯著上漲,為投資人帶來豐厚收益。”華昊辰對本報記者表示。
余豐慧也認為,鑒于全球對于清潔能源的巨大需求和政策的持續推動,央國企憑借其規模、技術和資金優勢,有望在新能源領域持續擴張,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新能源行業作為長期增長賽道,具有較好的投資潛力。央國企在該領域的布局,不僅有助于實現自身轉型升級,也為投資者提供了參與綠色經濟、分享行業成長紅利的機會。然而,也需注意行業競爭加劇、技術更新快速等風險因素,審慎評估各項目具體投資價值。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一環。
華昊辰指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要理論、技術、產業體系的創新與協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央企在新能源產業發展上應形成合力,避免無序競爭,促進整體布局優化。此外,他建議央企考慮拆分上市新能源業務板塊,以優化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助力新能源業務獨立運作。
“央國企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時,需采取多元策略。”余豐慧強調,首先,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新能源發電、儲能等關鍵技術,提升能源系統靈活性和智能化水平;其次,優化能源結構,促進風光水火儲互補,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的接納能力。同時,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提高電網運營效率;此外,推進電力市場改革,完善交易機制,鼓勵新能源參與市場競爭;最后,加強國際合作,引進先進技術,拓展海外市場,注重環保和社會責任,推動綠色消費和社區共建。
不容忽視的是,央企在新能源產業布局加快的同時,部分項目存在“小、散、弱”等問題,部分央企新能源項目存在“跑馬圈地”“一窩蜂”等現象。
華昊辰對此表示,許多地方政府已出臺政策叫停部分新能源項目,如遼寧省發改委發布的《關于規范發展分布式光伏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新能源開發亂象已引起有關部門關注,目前正有針對性地進行政策調整。